2011年10月11日
“十一五”期間,縣委、縣政府緊緊圍繞總體規劃提出的生態型山水園林城市創建,高度重視建筑業的投資拉動作用,開拓創新,銳意進取,強力推進市政基礎實施建設,努力改善人居環境,為建筑市場的發展提供了發展的平臺和空間。在十二五期間我縣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、構建和諧新高縣,實現轉型發展、創新發展、跨越發展,這也是我縣建筑業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。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我縣建筑業,依據《高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》和省市建筑業改革發展思路,在科學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,特制定《高縣建筑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。
一、“十一五”期間建筑業發展基本情況
建筑業是富民產業,“十一五”期間,在縣委、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建筑業保持了快速發展,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、財政增收、推進富民強縣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(一)經濟總量快速增長?!笆晃濉逼陂g,累計完成總產值19.93億元,年均增幅在39.5%。2010年建筑業完成產值7.01億元,同比增長41.3%?!笆晃濉逼陂g,累計完成竣工面積達103.52萬平方米,年均增幅31.3%,其中2010年竣工面積30.12萬平方米,同比增長53%。其他各項經濟指標也均有較大幅度增長。
(二)社會貢獻不斷加大?!笆晃濉逼陂g,全縣建筑業累計從業人員達4萬多人,已占到全縣勞動力的十分之一,建筑業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。
(三)結構調整不斷深化?!笆晃濉逼陂g,建筑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,企業形象和水平不斷提升?!笆晃濉逼陂g,全縣擁有房地產開發企業6家,監理企業1 家,設計勘察企業1家,檢測機構1家,燃氣經營企業3家,有資質的施工企業7家,其中二級資質企業1家,年產值超億元的2家,各類建材生產、加工企業20家;到2010年共新增專業承包企業2家(裝飾裝修及商品混凝土專業各一家),勞務企業3家,中空玻璃加工企業1家,新建商混站一座,技術改造新型節能磚生產企業1家。形成了以總承包企業為龍頭,各類專業企業為支撐的較合理的資質結構體系。經營結構進一步拓寬。加快向市政、園林、安裝、裝璜、節能等專業領域拓展,多元經營產值比重進一步提升,促進了建筑業發展的戰略性調整,優化了建筑業行業的產業結構。
(四)建筑市場不斷拓展?!笆晃濉逼陂g,初步形成了以宜賓為中心的規模市場,新開辟了成都、雅安、廣漢等建筑市場,共創造產值7億元,納稅3000萬元。
(五)工程質量與安全保持平穩,質量創優成效顯著。認真貫徹《安全生產法》,緊緊圍繞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為核心,注重規章制度建設,嚴肅事故查處,加強質量監管隊伍建設。以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為契機,狠抓工地亂象,嚴格執行六圖一牌、安全警示標志的懸掛、密目網的搭設、功能區的隔離分布、施工區道路硬化、沉沙池、沖洗設備等安全文明施工標準?!笆晃濉逼陂g,共出動300人次,組織檢查50余次,查處違法違章行為200余起,責令停工整改工地15個,處罰施工企業9家,處罰金額共25萬,截止2010年,全縣未發生一起建設安全生產事故,無一起建筑安全質量的投訴,有效的規范了我縣的建筑市場的秩序。同時鼓勵企業在市場競爭力上下工夫,樹立比質量、比服務、比安全的比拼意識,通過積極申報省標化工地、省結構優質工程等手段促進企業的提高和發展。到2010年,申報省標化工地2個,市標化工地3個。安全生產水平有新提高。
(六)行業服務進一步優化,縣內建筑市場管理邁上新臺階。一是以“規范化、程序化”管理為目標,全面實行陽光工程,在我市率先實行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網上審批制度,嚴格規范程序,所有辦理過程、資料透明化、公開化。二是招投標行為進一步規范,加大對中介機構監管力度,通過加強對招標文件審查備案,對入圍企業進行資質審查,實行施工合同審查備案制,實行項目經理、項目總監、主要技術負責人壓證施工制度,對建設單位的資金保障情況進入了監督管理等方法,有效的遏制了買標、竄標、圍標的情況發生,杜絕了轉包、違法分包的行為。三是嚴格民工工資保障制度、竣工驗收備案制度、施工圖審查備案制度等制度管理落實,嚴把審查關。十一五期間,我縣的招投標備案、合同備案、施工圖審查備案、竣工驗收備案合格率均為100%,無一起民工工資拖欠投訴,縣內建筑市場得到了進一步規范。
(七)加強人員培訓,提高企業綜合實力?!笆晃濉逼陂g,切實加強企業家、建造師和技能型員工三支隊伍建設,人才隊伍素質有較大提高,累計共組織開展了各級各類培訓班3期,培訓人員達500人次。到2010年,我縣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00余人,建造師95人,其中一級建造師5人。
二、“十二五”期間面臨的形勢和機遇
“十二五”期間是我國加快構建和諧社會、全面加快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時期,建筑業將面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,是機遇與挑戰并存,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。
面臨機遇:一是國家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,出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,實行西部大發展,為建筑業發展提供了寬松的外部環境。二是我國處于城市化加快發展的時期,隨著城市化、工業化的加快推進,產業更新升級,基礎設施建設仍將保持較高增長態勢,為建筑業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。三是國家加大新農村建設步伐,加快改善農村面貌,促進城鄉同步發展,在廣大新農村建設中建筑業大有可為。四是縣委、縣政府提出加快建設高縣新目標,隨著我縣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,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,項目建設力度也越來越大,縣內建筑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拓展。同時,縣委、縣政府十分重視建筑業發展,把建筑業作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富民強縣的重要抓手,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建筑業發展的相關政策,也為我縣建筑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撐,必將更加活躍我縣建筑業。
面臨挑戰:一從宏觀經濟來看:今后五年,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、產業結構政策的調整,建筑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,僧多粥少現象將更加突出,企業運行將更加困難。二從行業態勢來看:國外大企業、大集團相繼進入國內市場。南溪、江安等周邊區縣建筑業發展迅速,發展勢頭強勁,我縣建筑業面臨前有標兵、后有追兵的局面。三從我縣建筑業自身看:建筑業在發展中仍存在不足和薄弱環節。如企業發展意識不強、資本實力偏弱、人才隊伍不強等問題制約了我縣建筑業在更高層次上的發展。
“十二五”期間,總之,機遇大于挑戰,希望多于困難,我們一定要認真分析和根據面臨的形勢和任務,應對各種挑戰,著力解決行業中的矛盾和問題,加大企業自主創新力度,進一步練好內功,正視困難,迎接挑戰,實現建筑業又好又快發展。
三、“十二五”期間建筑業發展目標
(一)經濟總量:到2012年,全縣建筑業總產值達8.5億元。到2015年,全縣建筑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。
(二)企業規模:到2012年,爭創一級資質企業 1個,二級資質企業2個,新增建筑企業1個;到2015年,一級企業達到2個,二級企業達到3個,新增建筑企業3個,1-2家企業進入全市20強建筑企業行列。
(三)工程質量:到2012年,創建省級標化工程1個,市級標化工地5個;到2015年,創建省標化工程5個,市級標化工地20個。
(四)人才培養:到2012年,培養造就一批優秀企業家、建造師和技能型員工隊伍,到2012年一級建造師達8人,二級建造師達120人,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00人;至2015年一級建造師達20人,二級建造師達200人,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500人。
四、“十二五”期間建筑業主要發展措施
(一)進一步解放思想,提升行業發展意識
一是進一步加快解放思想。把解放思想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抓好抓實,持續推動全行業解放思想,破除影響行業發展思想障礙,進一步增強危機意識、緊迫意識和競爭意識,樹立轉型發展、跨越發展、創新發展的思想觀念,在發展理念、發展方式、發展體制機制上實現新突破,提升整體發展動力。通過請進來、走出去,培訓研修等多種形式,提升我縣建筑業企業負責人群體的發展意識、合作意識、創新意識,提高他們的眼界,逐步實現由建筑老板向建筑業企業家的轉變,提升我縣建筑業發展的原動力。二是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。推動全行業轉型升級,轉變為重效益、重內涵的增長方式,破除速度型、粗放型、數量型的傳統發展模式,走科學發展、集約發展、創新發展之路,努力推動全行業由數量型向質量型,勞動密集型向創新型,速度型向效益型,粗放型向集約型方向發展,形成高縣建筑業新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。三是樹立全局意識。加強合作,共同發展,維護好高縣建筑業的形象,打響知名度。
(二)進一步謀求企業資質提升,提升高縣建筑業形象
對照一級資質標準找差距,集中時間,集中精力,抓企業資質的突破。加快培育龍頭和骨干企業。抓好整個行業的重組整合力度,實現裂變擴張,加快形成一批綜合實力強、資產規模大、品牌信譽好、融資能力強的骨干企業。重點扶持經典建司、金良建司等具備條件的企業做大做強,爭創一級資質企業。
(三)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,增強核心競爭能力
一是加快創新管理。加強企業內部管理,加快向精細化、系統化管理方向轉變,由松散型向緊密型轉變,著力提高企業人事管理,財務管理、經營管理水平,全方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。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設。積極借鑒信息化管理的成功經驗,不斷加大投入,再造企業管理體系,建立信息化管理網絡,不斷提高我縣建筑業管理的的信息化水平。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。人才隊伍建設是我縣建筑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,“十二五”期間,必須高度重視人才建設,精心謀劃、超前思維,營造事業留人、待遇留人、感情留人的良好人才成長發展環境,通過內培外引等多種形式,加快建筑行業各類人才培養,重點是做好優秀企業家隊伍、建造師、技能型員工三支隊伍建設,實現各類人才的全面發展,打造人才高地。
(四)進一步加強質量安全工作,推動建筑業健康穩定發展
一是始終堅持“安全第一、質量為本、聯動監管”的工作思路,以落實工程質量安全責任為核心,進一步加強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工作,全面提高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水平。二是建立工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,夯實工作基礎,嚴格落實質量安全生產責任制。三是創新監管方式,提高監督管理效能。加強工程建設現場動態管理,突出監管工作重點,促進工程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。加強對危險性較大的分項工程的安全管理,強化工程突發險情和事故的應急處置,開展應急預案的演練。著力加強重大項目的質量安全管理,建立重大工程項目質量安全督查和信息報送制度,提高建設工程各方主體的安全責任意識。四是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安全知識培訓,加大安全投入,繼續保持建筑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好轉。
(五)進一步做優產業,努力實現產業升級
一是加速做優行業結構。以“調優調高”為目標,大力扶持專業企業,積極引進我縣建筑業缺乏的高端專業企業,努力構建以總承包為龍頭、專業承包為支撐,勞務分包為基礎的合理的行業結構。二是加速做精經營結構。堅持“經營建筑”理念,縱向延伸、橫向拓展、高處攀升,加快向建筑產業上下游延伸,努力向產業起點高、集約化水平高的跨行業領域進軍,實現在相關領域的聯合發展,融合發展,做出特色,做響品牌。三是加速調整企業結構。繼續實行“大企業、大市場、大建筑”戰略,促進各類企業向優勢企業集中,重點做好企業的發展壯大,盡快向技術、資本密集型方向發展,加快發展工程總承包的經營模式,形成集施工設計、科研于一體的現代企業,切實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運營效率。
(六)進一步優化環境,積極營造和諧發展環境
一是進一步注重政策扶持。按照縣委、縣政府的扶持政策和激勵措施,做好政策的執行和落實工作。對在資質升級、工程創優、科技創新、人才引進等方面取得杰出業績的企業,給予實實在在的獎勵,激發全行業加快發展的積極性。二是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。努力打造服務型機關,著力強化效能建設,增強服務能力,提高服務水平,營造“人人是服務、處處是服務,事事是服務”的良好氛圍,全力為我縣建筑業打造更好的發展氛圍。三是進一步規范縣內建筑市場管理。以“規范化、程序化”管理為目標,強化縣內建筑市場監管,全面實行網上招投標,進一步完善招投標辦法,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的監管;加大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,建立和完善建筑企業欠薪快速反應機制,規范建筑市場行為。四是成立“高縣建設科技學會”,切實發揮學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,圍繞提高我縣建設行業從業者素質,促進我縣建設科技發展,普及推廣建筑科學知識,開展各項業務技術活動,協助縣政府有關部門搞好建設行業管理,為改革開放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。